简述:
原标题:首份北京米其林榜单出炉 为何有网友觉得“没内味儿”? 摘要 【首份北京米其林榜单出炉 为何有网友觉得“没内味儿”?】11月28日,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。 相比于上海榜
原标题:首份北京米其林榜单出炉 为何有网友觉得“没内味儿”?
摘要
【首份北京米其林榜单出炉 为何有网友觉得“没内味儿”?】11月28日,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。 相比于上海榜单,米其林北京榜单中餐数量明显占据绝对多数,三星餐厅花落台州菜餐厅新荣记新源南路。 虽然比起上海和广州的榜单,米其林指南北京版显然带有想要打开北京市场的示好态度,但是这一榜单却没有能让网友们认同或满意。(每日经济新闻)
11月28日,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。
相比于上海榜单,米其林北京榜单中餐数量明显占据绝对多数,三星餐厅花落台州菜餐厅——新荣记(新源南路)。
虽然比起上海和广州的榜单,米其林指南北京版显然带有想要打开北京市场的示好态度,但是这一榜单却没有能让网友们认同或满意。
有媒体说:
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次的北京指南里京城老字号和北京本地菜却非常少。上榜星级餐厅的北京老字号只有萃华楼一家,20家一星餐厅里,除了大董、京雅堂等少数几家之外,其余的都不是北京菜。京派餐馆则被打包塞进了亲民廉价的“必比登榜单”。
也有公众号表示:
向来被视为美食黑洞、长期处于“全国美食鄙视链底端”的北京,竟能评出 23 家上榜餐厅,这让广大北漂族觉得自己可能去了一个假北京,全国各地自诩美食之城的地方也觉得被冒犯,起码只有11家星级餐厅、去年首版连一家二星、三星都没有的广州要缓缓地打出一个问号。
在米其林的星级标准中,一颗星餐厅值得停车,两颗星值得绕远路,三颗星则是“一生一定要安排去一次”的餐厅。但是,米其林自打进入中国就频繁遭遇“水土不服”,“洋评审”真的能玩转中国美食吗?
江浙菜餐馆获三星
京城老字号“落选”
最新出炉的《米其林指南2020北京》榜单上,台州菜新荣记(新源南路)成为唯一一家最高等级的米其林三星餐厅,京兆尹和屋里厢被评为米其林二星餐厅,另外还有一星餐厅20家,以及“米其林餐盘”餐厅62家。
据北京晚报报道,第一本米其林指南诞生在1900年,进入亚洲是在2008年,随后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:2016年进入上海、2018年来到广州,2019年末来到北京。
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次的北京指南里京城老字号和北京本地菜却非常少。上榜星级餐厅的北京老字号只有萃华楼一家,20家一星餐厅里,除了大董、京雅堂等少数几家之外,其余的都不是北京菜。京派餐馆则被打包塞进了亲民廉价的“必比登榜单”。
必比登榜单与星级餐厅不同,聚焦在“不起眼但物超所值的餐厅或街头美食”。北京的必比登榜单包含15家餐厅,餐厅招牌菜从烤鸭、炸酱面,到豆汁、卤煮,基本覆盖了北京的各种特色小吃。除了北京风味外,榜单上还有以泰国菜、江浙菜为主的餐厅。
北京青年报指出,比起上海和广州来,米其林指南北京版拥有了更多的中式餐厅,还明显侧重了京菜和以经营北京烤鸭为主的餐厅数量,力图表现出更多的北京特色。
而在广州和上海,广州至今没有三星餐厅,上海唯一的三星餐厅是一家法餐餐厅。
网友不买账
榜单被批带有“异邦想象”
虽然已经尽量体现北京本地特色,但全国尤其是北京本地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,认为这样一份榜单完全无法代表北京美食。有的获星餐厅代表甚至也没有出现在颁奖现场。
还有一些不关注这种“洋评选”的老北京人觉得,对于萃华楼来说,“京城八大名楼”之一的称号远比“米其林一星”来得响亮。
对这份榜单,不少老字号餐饮企业也是一头雾水,表示“看不懂”。“米其林是法餐标准,有一定影响力,可在北京落地后,究竟符不符合实际,不好说。”一家老字号餐饮负责人认为,中餐有中餐的特点,评选也应该有权威、公正的标准。